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歐吐哈卡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Otuhaka
作者: 張麗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為東加王國(Tonga)當地人民之一種坐姿舞蹈。舞者身抹香油,戴花環,在地上坐成一長排。全身各部位均有律動,包括腳趾在內。並表現絕對準確之節拍。開舞之前,有一段甚長時間是鼓的獨奏,音樂之同一小節必嚴格反覆演奏約三十次。各種舞姿開始舞動時均在無聲中表演,然後領導人突然高唱,唱聲不時為伴奏之鼓聲打斷,而鼓聲節拍不變直至將結束時,速度始稍稍增快。跟隨領唱者的旋律其他舞者齊聲演唱第二部,並反覆唱同一主旋律,直至領唱者做出手勢後,始行改變。曲調升高後,舞姿亦改變,節拍加速,合唱亦漸至尾聲。最後歌聲拖長,舞蹈隨歌聲漸低而結束。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歐吐哈卡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