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掩咯雞 - 教育百科
ˇ
ˋ
  • 漢語拼音 yǎn luò jī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ǎn luò jī
解釋:
臺灣兒童遊戲。三五成群的小朋友猜拳選出一人當雞王,由雞王伸出一手,張開掌心,其他小朋友將食指頂著雞王的掌心。雞王說:「掩咯雞,走白蛋!雖汝食,雖汝蛋。放咯雞仔,去尋蛋;尋若著,放汝去;尋無著,卒竹刺。」說完迅速將掌心合起,此時其他小朋友得迅速抽回手指,若動作稍慢,被雞王抓到,就要更替作雞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掩咯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ng-ko̍k-ke/ng-ko̍k-kue
又音: am-ko̍k-ke/am-ko̍k-kue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捉迷藏。一人矇住眼睛,其他人在旁邊發出聲音,由矇眼的人循聲捉人的遊戲。
同義詞: 覕相揣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掩咯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掩咯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