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洗面 - 教育百科
ˇ
ˋ
  • 漢語拼音 xǐ mià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ǐ miàn
解釋:
1.洗臉。《大宋宣和遺事.利集》:「至是見野水澄清,四人方掬水洗面灌滌,相視哽咽不勝。」《紅樓夢》第七一回:「鳳姐聽了,忙擦乾了淚,洗面另施了脂粉,方同琥珀過來。」
2.古代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如請人幫助自己殺仇,便以牛酒相謝,稱為「洗面」。見宋.朱輔《溪蠻叢笑.洗面》。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洗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洗臉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洗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é-bīn/sué-bī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洗臉。
  2. [[動] ] 用言語挖苦別人。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洗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