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唅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ㄎㄡˇ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10
  • 漢語拼音 hā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ān
解釋:
[動]
嘴裡銜著食物。通「含」。《集韻.去聲.勘韻》:「唅,哺也。」《文選.王襃.聖主得賢臣頌》:「羹藜唅糗者,不足與論太牢之滋味。」《漢書.卷九一.貨殖傳.序》:「而貧者短褐不完,唅菽飲水。」唐.顏師古.注:「唅,亦含字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ann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嘆] ] 表示驚訝的反問。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張口貌。《玉篇.口部.呀字》:「呀,唅呀,張口貌。」《廣韻.平聲.覃韻》:「唅,唅呀。」《南史.卷一四.宋宗室及諸王列傳下.文帝諸子》:「又聽事上有二大白蛇,長丈餘,唅唅有聲。」

2. 口腔銜物。通「含」。《集韻.去聲.勘韻》:「唅,哺也。」《漢書.卷九一.貨殖傳.序》:「貧者短褐不完,唅菽飲水。」漢.王褒〈聖主得賢臣頌〉:「羹藜唅糗者,不足與論太牢之滋味。」

注音: ㄏ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唅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