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瓦爾喀部樂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Wa Êrh K´a Pu Yüeh Wu
作者: 劉鳳學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樂舞種類名稱。清朝(1644∼1911)宮廷宴樂有九部,其中之一即「瓦爾喀部樂舞」。該樂係太祖(1616∼1626)時代,平瓦爾喀部,獲其樂,列於宴樂,是為「瓦爾喀部樂舞」。該樂演奏樂器有:觱篥四、奚琴四。舞者八人,均著紅雲緞鑲 緞花補袍,狐皮大帽,豫立丹陛之西。樂作,進前三叩首之後,退。司樂者八人,分兩翼上,跪一膝,演奏「瓦爾喀樂曲」。舞者二人一組進舞,每組舞畢,三叩首之後退出。
參照:
《清史稿.樂八》。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瓦爾喀部樂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