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喜歌劇 - 教育百科
ˇ
ˋ
  • 漢語拼音 xǐ gē jù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ǐ gē jù
解釋:
泛指十八世紀首先在義大利出現的歌劇形式,後延伸到法國、德國,各有不同的名稱,如opera buffa(義)、opéra comique(法)、Singspiel(德)。題材輕鬆愉快,結局圓滿的歌劇。通常用方言寫成,詠唱調的旋律比較簡單而動聽,有時候並使用對白取代宣敘調。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喜歌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Opera Comique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音樂類型名。一、應用法文演唱的歌劇、常有穿插對白。十八世紀的喜歌劇多以輕鬆或充滿感性的題材為內容。十九世紀以後,喜歌劇也應用嚴肅或悲劇性的情節,例如比才(G. Bizet, 183-1875)的《卡門》(Carmen),因此喜歌劇已遠離它原來的輕鬆相貌,只保有傳統的穿插對白形式。二、法國政府於1801年在巴黎成立之喜歌劇團,主要目的是延續法國喜歌劇的傳統。該團是由兩個劇團合併而成,其中之一團可追溯至1715年已存在。它不斷地在各劇場巡迴演出。Salle Favart劇院是經常上演喜歌劇的主要劇院。1976年開始,該團更名為「Salle Favart」。
參照: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w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喜歌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