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山病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āo shān bìng |
解釋:
病名。攀登高山時,因體內的平衡調節不能適應低氣壓,導致缺氧,而引起耳鳴、頭痛、嘔吐和呼吸困難等症狀,稱為「高山病」。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高山病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High Altitude Sickness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由於在海拔3000公尺以上高原地區大氣壓及氧分壓過低,引起的人體缺氧的一種疾病,稱為高山適應不全症(unacclimatization to high altitude),簡稱高山病或高原病。急性高山病:(1)輕型;多見於初入高原者。可有頭昏、頭痛、失眠、乏力,重者則有厭食、噁心、嘔吐、腹脹、腹瀉、尿少、面部浮腫、手足發麻等,有時血壓升高。多數人上述症狀於一週內自行消失。(2)重型;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區多見,初期有如上述之症狀,嚴重時可引起高山性肺水腫,亦可致命。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高山病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