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究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ㄊㄨㄟㄌㄧˇㄓˋㄐㄧˊㄓˋㄖㄨˊ:「ㄧㄢˊㄐㄧㄡˋ」、「ㄊㄢˋㄐㄧㄡˋ」、「ㄊㄨㄟㄐㄧㄡˋ」、「ㄑㄩㄥˊㄐㄧㄡˋㄅㄣˇㄩㄢˊ」、「ㄓㄨㄟㄍㄣㄐㄧㄡˋㄉㄧˇ」。
  2. ㄗㄨㄟˋㄏㄡˋㄉㄠˋㄉㄧˇㄖㄨˊ:「ㄓㄨㄥㄐㄧㄡˋ」、「ㄐㄧㄡˋㄐㄧㄥˋ」。
  3. ㄔㄚˊㄨㄣˋㄓㄨㄟㄨㄣˋㄖㄨˊ:「ㄐㄧㄡˋㄅㄢˋ」、「ㄓㄨㄟㄐㄧㄡˋ」、「ㄐㄧˋㄨㄤˇㄅㄨˊㄐㄧㄡ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究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ù
解釋:
  1. 推尋、探查。
    【例】研究、追究、追根究底
  2. 窮、盡。
    【例】究竟、終究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ù
解釋:
[動]
1.窮、盡。《說文解字.穴部》:「究,窮也。」《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六藝經傳以千萬數,累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
2.探尋、推求。如:「推究」、「研究」、「追根究底」。《晉書.卷三三.列傳.鄭沖》:「耽玩經史,遂博究儒術及百家之言。」
3.查詢、追問。如:「追究」、「既往不究」。唐.韓愈〈原毀〉:「舉其一,不計其十,究其舊,不圖其新。」
[副]
到底、終竟。如:「終究」、「究竟」。《鏡花緣》第一三回:「寒家在此雖住了三代,究係寄居,親友甚少。」
注音:
漢語拼音: jiū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iù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ㄐㄧㄡˋ

1. 窮、盡。《說文解字.穴部》:「究,窮也。」《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六藝經傳以千萬數,累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新唐書.卷二七.曆志三上》:「少陽之剛,有始,有壯,有究;少陰之柔,有始,有壯,有究。」

2. 探尋、推求。如:「推究」、「研究」、「追根究柢」。《字彙.穴部》:「究,推尋也。」《晉書.卷三三.列傳.鄭沖》:「耽玩經史,遂博究儒術及百家之言。」《舊唐書.卷一三九.列傳.陸贄》:「朝廷每為含糊,未嘗窮究曲直。」

3. 查詢、追問。如:「既往不究」。唐.韓愈〈原毀〉:「舉其一,不計其十,究其舊,不圖其新。」《紅樓夢》第六九回:「張華父子妄告不實,懼罪逃走,官府亦知此情,也不追究,大事完畢。」

4. 謀畫、謀議。《字彙.穴部》:「究,謀也。」《詩經.大雅.皇矣》:「維彼四國,爰究爰度。」漢.毛亨.傳:「究,謀。」《詩經.小雅.常棣》:「宜爾家室,樂爾妻帑。是究是圖,亶其然乎。」

5. 清楚、明白。《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傳.劉向》:「今堪年衰歲暮,恐不得自信,排於異人,將安究之哉?」唐.柳宗元〈答劉禹錫天論書〉:「生植與災荒,皆天也;法制與悖亂,皆人也,二之而已。其事各行不相預,而凶豐理亂出焉,究之矣。」

6. 到底、畢竟。如:「終究」、「究竟」。《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欲待再殺申春,終究是女人家,見申春起初走得動,只怕還未甚醉,不敢輕惹他。」《鏡花緣》第一三回:「寒家在此雖住了三代,究係寄居,親友甚少。」

㈡ㄐㄧㄡ,ㄐㄧㄡˋ之又音。

㈢ㄍㄨㄟˇ

@B00738

注音: ㈠ㄐㄧㄡˋ ㈡ㄐㄧㄡ ㈢ㄍㄨㄟ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究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