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疑怪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yí guài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í guài
解釋:
1.難怪,心中的懷疑得到解答。宋.晏殊〈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詞:「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元.白樸《梧桐雨》第二折:「慣縱的個無徒祿山,沒揣的撞過潼關,先敗了哥舒翰,疑怪昨宵向晚,不見烽火報平安。」
2.懷疑、不信任。《劉知遠諸宮調.第一一》:「金印奴家緊藏著,休疑怪不與伊呵,又怕是脫空謾嚇我。」元.李文蔚《圯橋進履》第二折:「我欲齎發賢士,進取功名。誠恐賢士有疑怪之心。」也作「怪疑」。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疑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