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禰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ㄕˋ
  • 部首外筆畫 14
  • 總筆畫 19
  • 漢語拼音 mín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先父的祠廟。《公羊傳.隱公元年》:「惠公者何,隱之考也。」漢.何休.解詁:「生稱父,死稱考,入廟稱禰。」
2.地名。春秋時鄭地。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荷澤縣西。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姓。如漢代有禰衡。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ㄋㄧˇ

1. 奉祀先父之祠廟。大徐本《說文解字.示部.新附》:「禰,親廟也。」《玉篇.示部》:「禰,父廟也。」《周禮.春官.甸祝》:「舍奠于祖廟,禰亦如之。」《舊唐書.卷一一八.列傳.元載》:「史臣曰:眾怒難犯,長惡不悛,家亡而誅及妻兒,身死而殃及祖禰。」

2. 地名。春秋時鄭地。故址約在今中國大陸山東省荷澤縣西。《詩經.邶風.泉水》:「出宿于泲,飲餞于禰。」漢.毛亨.傳:「禰,地名。」

㈡ㄇㄧˊ

姓。如漢代有禰衡。

注音: ㈠ㄋㄧˇ ㈡ㄇ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禰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