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壝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ㄊㄨˇ
  • 部首外筆畫 16
  • 總筆畫 19
  • 漢語拼音 wěi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ěi
解釋:
[名]
有矮牆圍繞的壇。《周禮.地官.大司徒》:「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圍繞祭壇之矮牆。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駕詣郊壇行禮》:「三更,駕詣郊壇行禮,有三重壝牆。」《元史.卷九九.兵志二》:「合祭天地、太廟、社稷,用蹕街清道及守內外壝門軍一百八十人。」

2. 壇、墠的通稱,也特指周圍有矮牆之壇。《周禮.地官.大司徒》:「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宋.蘇轍〈擬合祭天地手詔〉:「見上帝於南郊,禮皇地於北壝,二祀特舉,議與周合。」

注音: ㄨㄟ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壝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