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妯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óu
解釋:
  1. →妯娌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óu
解釋:
參見「妯娌」條。
注音:
漢語拼音: zhú
解釋:
(一)之讀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語音)ㄓㄡˊ

1. 擾動、心不安寧。《說文解字.女部》:「妯,動也。」《詩經.小雅.鼓鐘》:「淮有三洲,憂心且妯。」漢.毛亨.傳:「妯,動也。」

2. 「妯娌」:兄弟之妻之合稱。《集韻.入聲.屋韻》:「妯,《方言》:『今關西兄弟婦相呼為妯娌。』」《字彙.女部》:「妯,兄弟之妻曰妯娌。」《劉知遠諸宮調.第一》:「早是弟兄不仁,兩個妯娌唆送,致令李洪義、洪信鱉燥。」《紅樓夢》第五三回:「兩邊又鋪皮褥,讓賈母一輩的兩三個妯娌坐了。」

㈡ㄓㄨˊ,ㄓㄡˊ之讀音。

注音: ㈠(語音)ㄓㄡˊ ㈡(讀音)ㄓ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妯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