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朅 - 教育百科
朅 |
|
- 部首 曰
- 部首外筆畫 10畫
- 總筆畫 14畫
- 漢語拼音 qiè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iè |
解釋:
[動] 離去。《說文解字.去部》:「朅,去也。」《呂氏春秋.士容論.士容》:「富貴弗就,而貧賤弗朅。」 [形] 威武雄壯。《詩經.衛風.碩人》:「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副] 為何、如何。晉.束晳〈近遊賦〉:「攀蓽門而高蹈,朅徘徊而近遊。」 [助] 發語詞,無義。宋.蘇軾〈生日王郎以詩見慶次其韻并寄茶二十一片〉詩:「朅從冰叟來游宦,肯伴臞仙亦號儒。」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朅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離去。《說文解字.去部》:「朅,去也。」《呂氏春秋.士容論.士容》:「富貴弗就,而貧賤弗朅。」《楚辭.劉向.九歎.遠游》:「貫澒濛以東朅兮,維六龍於扶桑。」 2. 威武雄壯。《詩經.衛風.碩人》:「庶姜孽孽,庶士有朅。」漢.毛亨.傳:「朅,武壯貌。」 3. 發語詞。宋.蘇軾〈生日王郎以詩見慶次其韻並寄茶二十一片〉詩:「朅從冰叟來游宦,肯伴臞仙亦號儒。」 4. 為何、如何。通「曷」。《正字通.曰部》:「朅,與曷通。」晉.束皙〈近遊賦〉:「攀蓽門而高蹈,朅徘徊而近遊。」 |
|
注音: | ㄑㄧㄝ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朅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