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婆羅門 - 教育百科
ˊ
ˊ
ˊ
  • 漢語拼音 pó luó mé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ó luó mén
解釋:
1.印度的貴族。
2.詞牌名。本為唐大曲,曲調乃從大曲摘遍而來。詞為雙調,七十六字,九平韻。也稱為「婆羅門引」。
3.梵語音譯,意譯為「淨行」、「淨裔」。印度早期社會,凡分四種階級,婆羅門是最高階級。婆羅門自稱是梵天的後裔,世襲祭司,事奉大梵天,專修淨行,掌握神權;後引申泛指出家的修行人。《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一四:「見婆羅門,當願眾生,永持梵行,離一切惡。」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婆羅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