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幛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àng
解釋:
  1. 在布帛上題字,作為慶賀或祭弔的禮品。
    【例】喜幛、壽幛、輓幛 △幛子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àng
解釋:
[名]
在布帛上題字,作為慶賀或祭弔的禮品。如:「喜幛」、「壽幛」、「祭幛」。也稱為「幛子」。
[動]
遮蔽、遮擋。《聊齋志異.卷一○.葛巾》:「嫗以身幛女,叱曰:『狂生何為!』」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題字後作為喜慶或祭弔之禮的布帛。如:「喜幛」、「壽幛」、「祭幛」。《稱謂錄.卷三二.自稱.侍生》:「今於輓婦人聯幛中概稱侍生。」《醒世姻緣傳》第三八回:「前邊抬著綵樓,都是軸幛酒果。擺著十二對五色彩旗,上面都是連春元做的新豔對聯。」亦稱為「幛子」。

2. 遮蔽。《聊齋志異.卷二.紅玉》:「居室偪側,女依母自幛。」《聊齋志異.卷一○.葛巾》:「嫗以身幛女,叱曰:『狂生何為!』」

3. 布幕、帷幕。宋.吳文英〈柳梢青.翠幛圍屏〉詞:「翠幛圍屏。留連迅景,花外油亭。」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南頂》:「廟雖殘破,而河中及土阜上皆有亭幛席棚,可以飲食坐落。」

注音: ㄓㄤ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幛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