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呂宋礦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由銅、砷、硫所構成,也常含有少量的銻。在1874年於菲律賓的呂宋島發現,故名呂宋礦,但此種礦物常呈塊狀,且成分與硫砷銅礦一樣,又名塊狀硫砷銅礦。 與硫砷銅礦之化學成分相同,但構造與物理性質略有不同,兩者屬於同質異形體。 台北金瓜石及其東部各礦體均有呂宋礦產出,且通常會和硫砷銅礦生長在一起。呂宋礦也是當地重要的產銅礦物之一。
知識 1:
金屬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呂宋礦
國內產地: 台北瑞芳金瓜石地區
國外產地: 菲律賓呂宋島Mancayan
學域-大分類: 地質-岩礦類
礦物分類: 硫化物及硫鹽
紀錄類別: 礦物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