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雀臺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óng què tái |
解釋:
東漢獻帝建安十五年冬,曹操於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建一高臺。樓頂置大銅雀,展翅若飛。唐以後也稱為「相臺」。宋.劉克莊〈沁園春.何處相逢〉詞:「何處相逢;登寶釵樓,訪銅雀臺。」《三國演義》第三四回:「乃即日破土斷木,燒瓦磨磚,築銅雀臺於漳河之上。」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銅雀臺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T´ung Ch´üeh T´ai |
作者: | 劉鳳學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表演場所。曹操(生於西元155∼西元220)於建安十五年(西元210)在鄴城建銅雀臺,台高十丈,周圍殿屋有一百二十間。曹操死後遺言葬於鄴城西崗的西門豹祠旁,與銅雀臺遙遙相對。他的姬妾及歌舞伎均移居銅雀臺上,以木板穗帳在台上搭建一個舞台,每月十五日命歌舞伎在台上對著曹操的墓表演歌舞。《銅雀伎》的命名也是由此而來的。 |
|
參照: 《藝文類聚.六二》。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