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尥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ㄨㄤ
  • 部首外筆畫 3
  • 總筆畫 6
  • 漢語拼音 lià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ào
解釋:
[動]
1.走路時足脛相交。《說文解字.尢部》:「尥,行脛相交也。」
2.跛行。元.戴侗《六書故.卷九.人》:「今人謂筋骨弱,舉足不隨為尥掉。」
3.牲口用後腿往後踢。參見「尥蹶子」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ㄌㄧㄠˋ

1. 走路時足脛相交。《說文解字.尣(尢)部》:「尥,行脛相交也。」《集韻.平聲.爻韻》:「(尥),脛交也。」

2. 牛行走時腳相交。《玉篇.尢部》:「尥,牛行後脛相交也。」《廣韻.去聲.嘯韻》:「尥,牛脛交。」

3. 跛行。元.戴侗《六書故.卷九.人》:「今人謂筋骨弱,舉足不隨為尥掉。」

4. 「尥蹶子」:牲口用後腿往後踢。馬、騾等動物發怒時,跳起來用後腿向後踢。如:「這匹騾子脾氣真壞,動不動就尥蹶子。」

㈡ㄆㄠˊ,ㄌㄧㄠˋ之又音。

注音: ㈠ㄌㄧㄠˋ ㈡(又音)ㄆㄠ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尥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