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多帶刺尻魚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多帶刺尻魚
英文名: Paracentropyge multifasciata
描述:
體略高而呈卵圓形;背部輪廓略突出,頭背於眼上方微凹。吻鈍而小。眶前骨游離,下緣凸出,後方具棘;前鰓蓋骨具鋸齒,具一長強棘;間鰓蓋骨短圓。上下頜相等,齒細長而稍內彎。體被稍大櫛鱗,軀幹前背部具副鱗。背鰭硬棘XIII,軟條17-18;臀鰭硬棘III,軟條17-18;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鈍長形;腹鰭尖,第一軟條延長至臀鰭;尾鰭圓形。體呈灰藍色,腹部銀白色;體具9條由背鰭向下延伸而略窄於眼徑的黑色橫帶,橫帶延伸至腹部及臀鰭部位會轉為黃色橫帶。背鰭及臀鰭灰藍色;腹鰭黃色;尾鰭淡色而有點斑散佈。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東印度洋的可可斯群島至社會群島,北至日本,南至澳洲大堡礁。本種為發現於蘭嶼海域的新紀錄種。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