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彭納氏投影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onne's projection
日期: 2003年10月
出處: 測繪學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法國地理學家彭納氏(Rigobert Bonne)於1725年所創,故名。初期曾用於測繪法國地形圖,成效頗佳。1808年後,經德國摩爾威特證明其為等積投影,遂著稱於世。本投影法緯線為同心圓弧並保持與實地等長,中央經線為同心圓弧之半徑亦與實地等長,其他經線為對稱於中央經線之曲線。在諸緯線中,中央緯線與所有之經線互相垂直。在中央經線與中央緯線附近誤差較小,離此越遠,誤差越大,角度等變形線呈對稱於中央經線之曲線。因其作圖方法簡易,常用於繪製中等緯度地區之地圖,如亞洲地圖和中國全圖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彭納氏投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