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德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麗桂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德化〕是東漢王符(90~165 A.D.)〔潛夫論〕第三十三篇(卷八)篇名。全篇闡述人君施治的要項在道、德、教、化。人君以道立政,以德含融萬民,以教開啟百姓,以化達到理想。高明的人君治世安民,都是先本後末,不急著治民事,而著重在治民心。治本在治民心,即在道德教化,而不在威刑法令,因此叫「德化」。至於如何施行德化?王符說凡事由己做起,自己做不到的,不勞求別人;自己不能免的,不勉強別人。其次是接士以禮,待人有恩,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多用體貼的心去憂憫人、體諒人。考核確實不隨俗褒貶毀譽。只問善惡,不計貴賤,確守仁、義、忠、信四行,敦德化以脩己,薄威刑以治人,培養純和之氣以化民心,端正容儀行為以率群下,親行道德而推崇禮讓,使人民沒有爭執之心,向惡之意,自然民心淳厚,公正而不姦邪,天下便能大治。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德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