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含垢納汙 - 教育百科
ˊ
ˋ
ˋ
  • 漢語拼音 hán gòu nà wū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án gòu nà wū
解釋:
1.包含塵垢,容納汙物。如:「地氈容易含垢納汙,應該勤加清洗。」也作「納垢藏汙」、「藏垢納汙」、「藏汙納垢」。
2.語出《左傳.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指國君有容忍恥辱的度量。宋.蘇軾〈辯試館職策問劄子〉二首之二:「退而上書數萬言,大抵皆勸神宗忠恕仁厚,含垢納汙,屈己以裕人也。」後比喻包庇壞人壞事。如:「不正當的娛樂場所,往往含垢納汙,成為罪犯淵藪。」也作「納垢藏汙」、「含垢藏疾」、「藏垢納汙」、「藏垢懷恥」、「藏汙納垢」。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含垢納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