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懅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ㄒㄧㄣ
  • 部首外筆畫 13
  • 總筆畫 16
  • 漢語拼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害怕、惶急。《廣韻.平聲.魚韻》:「懅,怯也。」南朝梁.江淹〈丹砂可學賦〉:「懅生死于半氣,惜百年於一光。」《資治通鑑.卷二一八.唐紀三十四.肅宗至德元年》:「國忠集百官於朝堂,惶懅流涕。」
2.羞愧、慚愧。《後漢書.卷二○.王霸傳》:「市人皆大笑,舉手邪揄之,霸慚懅而還。」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害怕、惶急。《廣韻.平聲.魚韻》:「懅,怯也。」南朝梁.江淹〈丹砂可學賦〉:「懅生死於半氣,惜百年於一光。」《資治通鑑.卷二一八.唐紀三四.肅宗至德元年》:「國忠集百官於朝堂,惶懅流涕。」

2. 羞愧、慚愧。《後漢書.卷二○.銚期王霸祭遵列傳.王霸》:「市人皆大笑,舉手邪揄之,霸慚懅而還。」宋.張嵲〈下禮書〉:「幣物之不腆,懷愧懅以増深。」

注音: ㄐㄩ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懅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