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兀剌 - 教育百科
ˋ
ˋ
  • 漢語拼音 wù là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ù là
解釋:
1.靴子。譯自蒙古語。元.高安道〈哨遍.十載寒窗誠意套.尾〉:「新靴子投至能夠完備,舊兀剌先磨了半截底。」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二折:「直等的蛇叫三聲狗拽車,蚊子穿著兀剌靴。」
2.語尾助詞,無意義。元.白樸《梧桐雨》第四折:「悶打頦和衣臥倒,軟兀剌方纔睡著。」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齣:「冷鬆鬆,軟兀剌四梢難動。」
3.發語詞,多用於指點或轉換語氣。元.無名氏〈鬥鵪鶉.半世飄蓬套.聖藥王〉曲:「醉醺醺無日不登樓,兀剌抵多少風雨替花愁。」也作「兀良」。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兀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