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襟 - 教育百科
  • 部首
  • 部首外筆畫 13
  • 總筆畫 19
  • 漢語拼音 jī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ㄈㄨˊㄒㄩㄥㄑㄧㄢˊ˙ㄉㄜㄅㄨˋㄈㄣˋㄖㄨˊ:「ㄐㄧㄣ」、「ㄉㄨㄟˋㄐㄧㄣ」、「ㄎㄞㄐㄧㄣ」。
  2. ㄒㄩㄥㄐㄧㄣㄅㄧˇㄩˋㄖㄣˊ˙ㄉㄜㄑㄧˋㄌㄧㄤˋㄖㄨˊ:「ㄊㄚㄎㄨㄢㄉㄚˋ˙ㄉㄜㄒㄩㄥㄐㄧㄣㄓㄣㄌㄧㄥˋㄖㄣˊㄆㄟˋㄈㄨˊ。」
  3. ㄌㄧㄢˊㄐㄧㄣㄓˇㄐㄧㄝˇㄇㄟˋㄓㄤˋㄈㄨㄐㄧㄢ˙ㄉㄜㄍㄨㄢㄒ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襟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īn
解釋:
  1. 衣服前面接合紐扣的部分。
    【例】對襟、正襟危坐
  2. 心胸、志向。
    【例】胸襟、襟懷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īn
解釋:
[名]
1.衣服胸前釘紐扣的地方。如:「對襟」、「開襟」。《楚辭.屈原.離騷》:「攬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也作「衿」。
2.參見「連襟」條。
3.心胸、懷抱。如:「胸襟」。唐.陸龜蒙〈記事〉詩:「天高氣味爽,野迥襟懷曠。」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im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衣服胸前釘紐扣之處。如:「對襟」、「開襟」。《楚辭.屈原.離騷》:「攬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亦作「衿」。

2. 心胸、懷抱。如:「胸襟」。唐.陸龜蒙〈記事〉詩:「天高氣味爽,野迥襟懷曠。」《宋史.卷四四三.文苑列傳五.文同》:「與可襟韻灑落,如晴雲秋月,塵埃不到。」

3. 「連襟」:

⑴ 親密之人際關係。唐.駱賓王〈秋日與群公宴序〉:「既而誓敦交道,俱忘白首之情,款爾連襟,共挹青田之酒。」

⑵ 姊妹之丈夫彼此互稱之稱謂。《土風錄.卷一六.連襟》:「姊妹之夫曰連襟。」《幼學瓊林.卷二.外戚類》:「大喬小喬,皆姨夫之稱;連襟連袂,亦姨夫之稱。」亦作「聯襟」、「連袂」。

注音: ㄐㄧㄣ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襟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