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條脫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tiáo tuō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iáo tuō
解釋:
腕釧、手鐲。古代婦女的臂飾,以捶扁的金銀條繞製成螺旋形,約三至八圈,兩端另用金銀絲編製成環套,可活動調節鬆緊。唐.李商隱〈中元作〉詩:「羊權雖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宋.無名氏《李師師外傳》:「嗣後師師生辰,又賜珠鈿、金條脫各二事。」也稱為「臂釧」、「條達」、「跳脫」。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條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