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撋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ㄕㄡˇ
  • 部首外筆畫 12
  • 總筆畫 15
  • 漢語拼音 ruá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uán
解釋:
[動]
兩手相搓揉。宋.蘇軾〈東坡酒經〉:「投之糟中,熟撋而再釀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nuá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以手用力推揉、搓揉。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摧物。《玉篇.手部》:「撋,摧物也。」

2. 兩手相搓揉。《類篇.手部》:「撋,兩手相切摩也。」宋.蘇軾〈東坡酒經〉:「投之糟中,熟撋而再釀之。」

3. 遷就、體貼。宋.秦觀〈滿園花.一向沉吟久〉詞:「我當初不合,苦撋就。慣縱得軟頑,見底心先有。」清.洪昇《長生殿》第二一齣:「千般撋縱百般隨,兩人合一副腸和胃。」

注音: ㄖㄨ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撋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