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揎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ㄕㄡˇ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xuā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uān
解釋:
[動]
1.捲起袖子,露出胳膊。如:「揎拳捋袖」。宋.蘇軾〈四時詞〉四首之二:「玉腕半揎雲碧袖,樓前知有斷腸人。」《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悔》:「那小官人且羞且怒,揎衣露臂,面赤高聲。」
2.徒手擊人。如:「他竟然動手揎人。」
3.用手推。如:「先把這些不要的東西揎到一旁。」
4.譴責、責備。《程乙本紅樓夢》第五八回:「他排揎我,我就打得。」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捲起衣物。宋.蘇軾〈四時〉詞四首之二:「玉腕半揎雲碧袖,樓前知有斷腸人。」《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悔》:「那小官人且羞且怒,揎衣露臂,面赤高聲。」

2. 伸出。元.楊訥《劉行首》第二折:「欺良壓善沒分曉,揎拳捋袖行兇暴。」《醒世恆言.卷三四.一文錢小隙造奇冤》:「即便喚起二十多人,十來個婦人,一個個粗腳大手,裸臂揎拳,如疾風驟雨而來。」

3. 徒手攻擊。如:「他竟然動手揎人。」

4. 用手推。如:「先把這些不要的東西揎到一旁。」

5. 責備、譴責。《程乙本紅樓夢》第五八回:「他排揎我,我就打得。」《文明小史》第五回:「卻說柳知府先受了眾紳士的排揎,接著洋人見面又勒逼他定要辦人,真正弄得他左右為難,進退維谷。」

注音: ㄒㄩ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揎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