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畚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ㄩㄥˋㄓㄨˊㄆㄧㄢˋㄅㄧㄢㄔㄥˊ˙ㄉㄜㄔㄥˊㄊㄨˇㄑㄧˋㄐㄩˋㄖㄨˊ:「ㄅㄣˇㄐㄧ」、「ㄅㄣˇㄉㄡ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畚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ěn
解釋:
  1. 用草繩或竹片編成的盛土器具。
    【例】畚箕、畚斗
  2. 用畚箕撮取東西。
    【例】畚土、畚草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ěn
解釋:
[名]
用草繩或竹片編成的盛土器具。如:「畚箕」、「畚斗」。《公羊傳.宣公六年》:「趙盾已朝而出,與諸大夫立於朝,有人荷畚。」
[動]
用畚箕撮取東西。如:「畚土」、「畚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ù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pū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用草繩或竹片編製之盛物器具。如:「畚箕」、「畚斗」。《公羊傳.宣公六年》:「趙盾已朝而出,與諸大夫立於朝,有人荷畚。」

2. 用畚箕撮取東西。如:「畚土」、「畚草」。《宋史.卷四五九.隱逸列傳下.蘇雲卿》:「披荊畚礫為圃,藝植耘芟,灌溉培壅,皆有法度。」

3. 量詞。以畚計量之單位。《宋史.卷四五六.孝義列傳.江白》:「每覆一畚,必三遶墳,號而後去。」

注音: ㄅㄣ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畚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