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流竄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liú cuà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ú cuàn
解釋:
  1. 四處逃亡。
    【例】為了避免被警察緝捕歸案,他四處流竄,居無定所。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流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ú cuàn
解釋:
1.流亡逃竄。如:「一聽到政府軍打來了,這些烏合之眾馬上四處流竄。」《初刻拍案驚奇》卷七:「武三思擅權,法善時常察聽妖祥,保護中宗,相王及玄宗,大為三思所忌,流竄南海。」
2.因犯罪而放逐到偏遠地方。《北史.卷九五.蠻列傳》:「誕時年數歲,流竄大陽蠻中,遂習其俗。」《大宋宣和遺事.貞集》:「見流竄者,更不復敘。」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流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相關閩南語 流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