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斑甕鰩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斑甕鰩
英文名: Okamejei kenojei
描述:
體盤長佔全長57.7-58.3%,體盤寬60.0-68.1%。體盤長佔體盤寬約85.6-87.4%,頭長34.7-37.8%,吻長23.1-25.6%,兩眼眶之間的寬度6.9-7.3%,兩出水口間的寬度9.7-10.6%。吻尖;吻長為兩眼眶之間的寬度的三倍或者為吻尖端到第五對鰓裂距離的一半。腹鰭前緣短。尾長約為體盤寬2/3且超過第一背鰭起點但與吻長相等。公魚表皮多小刺,母魚較少,眼眶邊緣的刺約7-8根,項棘1根,出水口無刺;尾上刺10列,母魚則在中間列時有約14列。兩眼眶間有1-3根刺,尾部側邊的皺褶有暗刺。交接器中間有3個slit和1個spike (terminology by ISHIYAMA, 1958)。腹部感覺孔為黑色。(陳柔蓉、林沛立2012/11編寫)
分布:
分布於日本中部和南部、朝鮮西南部、中國黃海和東海沿海,臺灣產於北部、東北部及西南部沿岸泥沙底海域。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