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斧鑕粗面介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斧鑕粗面介
英文名: Trachyleberis fujyh
描述:
殼體爲橫臥的錐形,前端大於後端,膨脹,腹、背側近於對稱。前緣爲 新月牙形,有平行的緣稜及內緣寬而深的溝。前緣尖出,寬廣,緣稜生有顆粒。殼表覆有膿,膿分布緻密。二條平行排列的顆粒,橫列於殼體赤道線的上下。殼體低矮長伸,錐形,前端大於後端,中等程度以上的膨脹。背緣近於平直,腹緣爲腳掌形。前緣有一寬廣的緣面及緣稜,緣稜外部有一排橢圓坑,內緣有深溝。後緣爲三角突出,有一寬廣的內緣面,緣稜邊排列一行小顆粒。殼表覆有分布緻密的膿疱,膿疱做圓頹狀。二行由顆粒排成的橫肋,平行排列於殼體赤道線的上下兩側。
分布:
澎湖縣七美嶼與東嶼坪砂岩(晚上新世),澎湖七美嶼,東嶼坪砂岩,晚上新世。
作者: 胡忠恆, 陶錫珍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