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疾病時間分佈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ime Distribution of Disease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疾病流行過程隨時間的推移會有不斷變化的現象,因此時間是研究疾病發生的重要因素。研究疾病時間分佈的規律常可提供病因及流行因素的線索。不同的疾病流行過程可表現為爆發、點流行、長期趨勢、週期變動。急性的長期污染引起的疾病常表現出爆發流行,譬如經由空氣傳染的Q熱、結核病等,點流行則是很短一段時間內,同時暴露在同一污染源的情況,例如食物中毒引起的霍亂流行在幾週內呈現病例聚集的現象。長期趨勢是相當長一段時間(數年或數十年)內疾病率的變化情形,例如台灣地區結核病死亡率長期趨勢顯示結核病防治工作落後美國約35年之多。疾病週期性變動主要是與季節變動有關,例如呼吸系傳染病的水痘、麻疹每年發病高峰期為3~5月,可能是受自然環境、宿主的特性、人類的活動性質的影響。週期性變動除季節差異外,也有其它週期循環,像台灣麻疹每兩年一次的週期變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疾病時間分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