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東方環頸鴴(華東亞種) - 教育百科
(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東方環頸鴴(華東亞種)
英文名: Charadrius alexandrinus dealbatus
描述:
屬於小型的鴴類,後頸有白色頸輪,與胸前深色的頸輪不連接。雌雄鳥體色略異。雄鳥繁殖羽額白色,與白色眉斑相連。額後黑色,耳羽黑色,頭上、枕部及後頸淡栗紅色,體背淡黃褐色。過眼線成為一黑色寬帶,喉部白色,有一中斷的黑色頸輪,腹面純白色。初級覆羽及飛羽黑色,白色的翼帶是由初級覆羽及大覆羽的白色羽尖,內側初級飛羽的羽基,大部分次級飛羽的羽基及白色的內側次級飛羽所形成。腰側、尾上及尾部白色,中央尾羽基部褐色,尖端顏色較深。雄鳥非繁殖羽頭頂栗紅色轉為棕灰色,上胸中斷的頸輪轉為灰色。雌鳥額後無黑色帶,過眼線及頸輪為淡黃褐色,上半身大致為棕灰色。第一年亞成鳥與雌鳥類似,但前額及眉斑為淡皮黃色,頸輪為皮黃褐色且較擴散,背面羽毛外緣淡皮黃色,近看若鱗斑狀。眼黑色,喙黑色,跗蹠及趾黑色。
分布:
分布於南北美洲、歐洲、非洲及亞洲,分布很廣泛。台灣遍布各海岸河口濕地,以冬候鳥最多,少數在台灣繁殖。
作者: 方偉宏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