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梯斑海毛蟲 - 教育百科
梯 | |
斑 | |
海 | |
毛 | |
蟲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梯斑海毛蟲Chloeia parva 身體為長橢圓形,體長約1.4~10.5公分,體寬約0.8~2.5公分,具有28~35個剛節,身體後端呈錐狀,每個體節背面的中央具有Y形或T字形的紫黑色斑塊,身體兩側佈滿剛毛,背面剛毛呈鋸齒狀與叉狀,腹面剛毛為叉狀。本種棲息在沿海潮間帶或潮間帶下部,岩石下沙質泥中。英文俗名又稱為「Bristle worm」及「Fire worm」。 梯斑海毛蟲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像是中國大陸、印尼、菲律賓或古巴一帶。在臺灣地區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藏標本為例,則在:彰化、高雄、屏東與宜蘭等地具有採集記錄。 |
|
知識 1: 懸浮性有機物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梯斑海毛蟲 | |
中文門名: | 環節動物門 |
紀錄類別: | 無脊椎動物環節動物知識單元 |
中文科名: | 仙蟲科 |
拉丁種小名: | parva |
拉丁屬名: | Chloeia |
中文綱名: | 多毛綱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拉丁科名: | Amphinomidae |
拉丁門名: | Annelida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環節動物類 |
分布深度: | 0~1m 潮間帶及潮池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世界地理分布: | 印度-西太平洋像是中國大陸 |
台灣分布地點: | 彰化 |
中文目名: | 仙蟲目 |
拉丁目名: | Amphinomida |
拉丁綱名: | Polychaeta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梯斑海毛蟲 |
英文名: | Chloeia parva |
描述: 梯斑海毛蟲Chloeia parva 身體為長橢圓形,體長約1.4~10.5公分,體寬約0.8~2.5公分,具有28~35個剛節,身體後端呈錐狀,每個體節背面的中央具有Y形或T字形的紫黑色斑塊,身體兩側佈滿剛毛,背面剛毛呈鋸齒狀與叉狀,腹面剛毛為叉狀。 |
|
分布: 梯斑海毛蟲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像是中國大陸、印尼、菲律賓或古巴一帶。在臺灣地區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藏標本為例,則在:彰化、高雄、屏東與宜蘭等地具有採集記錄。 |
|
作者: | 李坤瑄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