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三老 - 教育百科
ˇ
  • 漢語拼音 sān lǎ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ān lǎo
解釋:
1.上壽、中壽、下壽。《左傳.昭公三年》:「公聚朽蠹,而三老凍餒。」晉.杜預.注:「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
2.年高德劭的長老。《周書.卷四五.儒林傳.序》:「洎高祖保定三年,乃下詔尊太傅燕公為三老。」
3.職官名。漢時掌一鄉之教化。《禮記.禮運》:「故宗祝在廟,三公在朝,三老在學。」《漢書.卷一.高帝紀上》:「舉民年五十以上,有脩行,能帥眾為善,置以為三老,鄉一人。」
4.四川江峽中稱水夫掌柁的為「三老」。唐.杜甫〈撥悶〉詩:「長年三老遙憐汝,棙柁開頭捷有神。」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三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