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葉氏樹椿 - 教育百科
椿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Isometopus yehi Lin, 2004 葉氏樹椿,為學者林政行於2004年發表在台灣昆蟲研究報告之新種。本種屬於微小型盲椿,體長約 3.3 mm,寬度約 1.9 mm,蟲體為暗褐色橢圓形,身上覆有灰色細毛。頭部下方之複眼沒有擴大,側面沒有白色條紋。半翅鞘為暗褐色,在下方後面有楔形摺痕。身體胸部和腹部的腹面為暗褐色。本種外型與 Isometopus hasegawai 相似,兩者之辨認處在:本種頭部上方前半部為暗褐色有刻點,並覆有長毛,下半部平坦褐色,頂端的區域為凸起狀,而不是像 I. hasegawai 有顯著的隆起線,逐漸地曲折,而頂端的部分平坦。學名的命名是為了紀念臺灣台中國立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已故的系主任葉金彰(C. C. Yeh)博士。本種分布於臺灣,在南投有採到之記錄。
知識 1:
皆陸生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葉氏樹椿
世界地理分布: 臺灣
中文亞科名: 樹椿亞科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半翅目
中文科名: 盲椿象科
中文綱名: 昆蟲綱
中文門名: 節肢動物門
學域-大分類: 動物-昆蟲類
拉丁亞科名: Isometopinae
拉丁屬名: Isometopus
拉丁族名: Isometopini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Hemiptera
拉丁科名: Miridae
拉丁種小名: yehi
拉丁綱名: Insecta
拉丁門名: Arthropod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