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牛頭 - 教育百科
ˊ
ˊ
  • 漢語拼音 niú tóu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iú tóu
解釋:
  1. 牛的頭部。
    【例】牛排館常會用牛頭來作為商店的標誌。
  2. 橄欖球賽中兩隊的前鋒,俗稱為「牛頭」。
    【例】這支橄欖球隊的牛頭受傷了,比賽只好暫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牛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iú tóu
解釋:
1.牛的頭部。唐.白居易〈戊申歲暮詠懷〉詩三首之一:「龍尾趁朝無氣力,牛頭參道有心期。」
2.道士的謔稱。《紅樓夢》第八○回:「寶玉、焙茗都大笑不止,罵:『油嘴的牛頭!』」
3.橄欖球賽中,兩隊作正集團爭球時,雙方的前鋒,俗稱為「牛頭」。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牛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gû-thâ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牛的頭部。
  2. [[名] ] 陰間的差役,具有人的身體,頭部為牛的形象,專門拘提在陽間做惡的人。
  3. [[名] ] 放牛班學生的班頭、學生領導人。聯考升學的教育年代習慣稱中學的非升學班為「放牛班」,其中常帶領同學作怪的學生就稱作「牛頭」。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牛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牛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