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臀紋粉介殼蟲 - 教育百科
咖 | |
啡 | |
臀 | |
紋 | |
粉 | |
介 | |
殼 | |
蟲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咖啡臀紋粉介殼蟲 |
英文名: | Planococcus lilacinus |
描述: 體卵圓形至寬卵圓形,約1.7-2.2 (2.0) mm 長,1.2-1.9 (1.6) mm寬。觸角8節,約339-406 (375) μm長。唇基上唇鞘,約150-194 (183) μm長。下唇約150-194 (170) µm,略短於唇基上唇鞘。足發達,粗短。前足:基節約94-106 (103) µm長;轉節+腿節約222-256 (236) µm長;脛節+跗節約167-194 (174) µm長;轉節+腿節長/脛節+跗節長約為0.68-0.78 (0.74);脛節/跗節約是1.50-1.75 (1.61)。中足: 基節約106-133 (117) µm長;轉節+腿節約239-267 (248) µm長;脛節+跗節約178-206 (188) µm長;轉節+腿節長/脛節+跗節長約為0.74-0.79 (0.77);脛節/跗節約是1.46-1.90 (1.76)。後足: 基節約111-139 (131) µm長;轉節+腿節約250-283 (267) µm長;脛節+跗節約178-239 (212) µm長;轉節+腿節長/脛節+跗節長約為0.67-0.87 (0.79);脛節/跗節約是1.46-2.17 (1.91)。爪粗短,無爪突,約28-33 (30) µm長。少量透明孔分布於後足基節。腹裂,卵圓形,約106-122 (111) μm長,122-167 (143) μm寬,中央被節間線區隔。具發達背裂,每瓣上有13-18個三孔腺及3-6根小刺毛。刺孔群18對。臀瓣刺孔群(C18),位於膜質區域,每個具2根披針狀刺毛,約21-27 (23) µm長,伴著1-2根附毛及15-18三孔腺。倒數第2對刺孔群(C17),每個具3根披針狀刺毛,約20-26 (22) µm長,伴著9-11個三孔腺。其他刺孔群,具2或3根披針狀刺毛,約17-33 (23) µm長,伴著8-16三孔腺。臀瓣中等發達,具一端刺毛,約144-222 (191) μm長。具臀瓣棒。肛環約78-100 µm長,56-83 µm寬,具6根肛刺毛,約78-128 µm長。 背方有鞭狀刺毛,約35-50 (42) µm長,伴隨著短刺毛,約21-31 (27) µm長。長刺毛約57-97 (70) µm長,主要分布於腹部各節中央區域。具三孔腺,約3 µm長,均勻分布。無多孔腺。無管狀腺。 體腹方有許多鞭狀刺毛,約36-45(41) μm長,伴隨著短鞭刺毛,約21-31 (26) µm 長。長刺毛,約50-101 (64) µm長,分布於頭、胸及部分腹部節數邊緣。具三孔腺,與背方類似,均勻分布。具多孔腺,直徑約8-9 (8) µm長,分布於腹部中央區域,單列或雙列橫跨腹部第4節及其後節數,偶有一些出現在腹部5-7節前緣。具管狀腺,約5-8 (6)長,3 µm寬,分布於體側緣,通常至少會有1個管狀腺出現於後眼刺孔群(C4)後面,但有時闕如。 |
|
分布: Planococcus lilacinus </em>為世界廣泛分布種類,至少有34國有其記錄,分布國家如下所示。在台灣於台北市及台中市有其記錄。</p> 非洲區(Afrotropical)</strong>: 喀麥隆、肯亞、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莫三比克、羅德里格斯島。</p> 非洲區(Afrotropical)</strong>: 科科斯島、北馬里亞納群島、巴布亞紐幾內亞。</p> 新熱帶區(Neotropical)</strong>: 哥倫比亞、多明尼加、薩爾瓦多、圭亞那、海地。</p> 東方區(Oriental)</strong>:安達曼群島、孟加拉、不丹、汶萊、緬甸、印度、印尼、柬埔寨、馬來西亞、馬爾地夫、菲律賓、日本(琉球群島)、斯里蘭卡、台灣、泰國、越南。</p> 古北區(Palaearctic)</strong>: 中國、日本。</p> |
|
作者: | 蔡明諭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