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氏黏囊菌 - 教育百科
金 | |
氏 | |
黏 | |
囊 | |
菌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金氏黏囊菌 |
英文名: | Gloeomyces ginnsii |
描述: 子實體扁平形,平伏,多少可分離,膜質,100-200微米厚。子實層表面亮橘色至亮黃色,平滑,偶有裂痕;邊緣漸薄,較淡,細絲狀-粉狀。菌絲雙系;生殖菌絲無扣子體。菌絲層相當均一,由中層組成,結構相當鬆散;菌絲方向任意,稀疏分支,明顯,相當剛直,無色至稀少具黃色,2.5-5微米寬,薄壁或稍微厚壁。子實層有點加厚,結構緻密;菌絲無色,窄於菌絲層菌絲。纏繞菌絲稀少,稀疏散落於深菌絲層,有時難以發現,黃色或黃褐色。黏質囊狀體數多,多數起源於菌絲層,隱沒或突出,無色或黃色,念珠狀,5-10微米寬,達100微米長,薄壁或稍微厚壁,稍微SA+。擔子甕狀,28-42 × 6-8.5微米,四孢型。擔孢子橢圓形,腹面彎曲,平滑,薄壁,9.5-12.5 × 4.5-5.5微米。 |
|
分布: 僅知分佈於台灣。 |
|
作者: | 吳聲華, 魏佳玲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