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氏合鰓鰻 - 教育百科
高 | |
氏 | |
合 | |
鰓 | |
鰻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高氏合鰓鰻 |
英文名: | Synaphobranchus kaupii |
描述: 上頜長大於下頜長,體色為紫棕色,體表鱗片呈拉長桿狀並且規律地以籃子編織的形式排列,鋤骨齒呈單一排列,總共23-28顆,前上頜骨篩骨複合齒共9-12顆;前鼻孔具有皮瓣延伸物,位於吻端開口朝正前方,後鼻孔開口周圍具有環狀突起,位在眼睛正前方,IO有6個感覺孔,POM有6個感覺孔,SO有2個感覺孔;背鰭前脊椎骨數33-35,肛門前脊椎骨數31-33,總脊椎骨數145-147,胸鰭鰭條數9-14,尾鰭鰭條數9-11,肛門前側線孔數31-36,背鰭至側線的鱗片數18-22。形質測量上,各部位與體全長TL的百分比:肛門前長度29.3-30.4%,尾長71-71.1%,軀幹長16.9-17.6%,鰓孔位體高5.9-6.5%,肛門位體高6-7%,背鰭前長31.4-32.4%,頭長12.5-12.9%,側線長85.5-95.6%;與頭長的百分比:上頜長59.8-65.3%,下頜長56.6-57.5%,眼窩間距19.1-20.4%,吻長33-33.1%,眼徑長12.9-15%,胸鰭長51-59%,鰓孔長17.6-18.3%。各部位與體全長比例:肛門前長度1比3.3-3.4,尾長1.4,軀幹長5.7-5.9,鰓孔位體高15.5-16.8,肛門位體高14.1-16.5,背鰭前長3-3.2,頭長7.8-8,側線長1.05-1.16;與頭長的比例:上頜長1.5-1.7,下頜長1.7-1.8,眼窩間距4.9-5.2,吻長3,眼徑長6.7-7.8,胸鰭長1.7-2,鰓孔長5.5-5.7。(陳鴻鳴、楊瑋庭) |
|
分布: 分布於東大西洋:法羅與冰島到維德角、奈及利亞、那米比亞與南非。西大西洋:格陵蘭到巴哈馬,也包括巴西。西北大西洋:加拿大。印度-西太平洋:日本至澳洲,以及夏威夷等。臺灣各地海域多有分布。 |
|
作者: | 臺灣魚類資料庫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