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民俗文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olk Culture
作者: 張鍠焜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民俗文化是指民間長久流傳之地區性、由日常習俗所形成的文化,即是所謂的風俗或民風。民俗文化有別於政治中心或學術方面所倡導的文化,是一個地方原有的、流傳已久的習俗、規範或特殊活動,通常靠著口耳相授而傳遞,並且傾向於保守,穩定性高,某些生活習俗甚至延續數百年或上千年。民俗文化通常有地域性,然而有些習俗因具有積極意義,為政治中心所特意提倡;或自然流傳面廣為各地所接受,乃成為普遍的習俗,如端午節裹粽與龍舟競渡,原為古代楚地的風俗,後來流傳及於長江以南地區,乃至全國各地。
  在過去交通不便的時代,各地交流緩慢,每個地區都會形成某些獨特的區域習俗。現在文化交流快速,文明傳播無遠弗屆,各地人文狀況日趨一致,傳統習俗已不易保持,又且競相以模倣進步為榮,因而地區性民俗文化已日益汩沒。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民俗文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