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氣泡片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Vescular Film
作者: 朱則剛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氣泡片是複製縮影片時常用的軟片種類之一,由於是以加熱的方式顯影,因此又稱為熱感應片。
  氣泡片在本質上是一種重氮片(Diazo Film),以重氮鹽作為軟片藥膜內的感光材料,利用紫外線曝光。當軟片曝光後會使感光藥膜中的重氮鹽分解,而產生一種鈍性的光解物質與氮氣,而片基中的高分子層具有延阻游離氮氣的特性,使氮氣存留在片基一段時間,而構成潛像(Laten Image)。如將氣泡片加熱,使片基的高分子鬆軟,並使氮氣膨脹,在高分子中形成氣泡,當軟片冷卻後即會因高分子回復穩定而顯像達到顯影的目的。此即氣泡片名稱之來源。由於顯影後曝光部位雖顯現影像,但片中未曝光仍存留有感光物質,因此需經定影手續,將顯影完成的氣泡片再經紫外線照射,使原先未曝光部位的重氮鹽分解,才算完成製作手續。
  氣泡片顯影所用的溫度很高,最好在127℃(260℉)以上,不然影像會呈棕色而不夠深。顯影時間很短,約1秒鐘即可。但應注意的是,軟片定影後,在兩小時內需避免再受熱,以讓第2次曝光(定影)過程所形成的氮氣自然擴散,不然此第2次曝光的氮氣也可能顯影,而產生偽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氣泡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