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瀣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è
解釋:
  1. →沆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è
解釋:
參見「沆瀣」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沆瀣」:

⑴ 露氣。大徐本《說文解字.水部.新附》:「瀣,沆韰,气也。」《集韻.去聲.隊韻》:「瀣,沆瀣,露氣。一曰北方夜半氣。」《楚辭.屈原.遠遊》:「餐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含朝霞。」漢.張衡〈思玄賦〉:「飲青岑之玉醴兮,餐沆瀣以為粻。」

⑵ 氣味相投之喻。如:「沆瀣一氣」。清.王鵬運〈沁園春.詞汝來前〉詞:「念百年歌哭,誰知我者?千秋沆瀣,若有人兮。」《孽海花》第三四回:「皓冬的敏銳活潑,和勝佛的豪邁靈警,兩雄相遇,尤其沆瀣一氣。」

⑶ 水徐流。《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澎濞沆瀣。」唐.司馬貞.索隱:「滂濞沆溉。溉,亦作瀣。司馬彪云:『滂濞,水流聲也。沆溉,徐流。』」

注音: ㄒㄧㄝ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瀣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