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沇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ㄕㄨㄟˇ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7
  • 漢語拼音 yǎ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ǎn
解釋:
[名]
1.河川名。發源於大陸地區河南省,為濟水上源。
2.通「兗」。如大陸地區兗州亦作沇州。
[形]
參見「沇溶」、「沇沇」等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河川名。發源於河南省,為濟水之源。段注本《說文解字.水部》:「沇,沇水,出河東垣東王屋山,東為泲。」

2. 「沇州」:地名。即「袞州」,古九州之一。

3. 「沇沇」:流行貌。《字彙.水部》:「沇,流行貌。〈漢郊祀歌〉:『沇沇四塞。』」漢.揚雄〈羽獵賦〉:「沇沇溶溶,遙噱乎紘中。」

4. 「沇溶」:水流盛多貌。《集韻.上聲.旨韻》:「沇,沇溶,水流澗谷中。」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沇溶淫鬻,散渙夷陸。」漢.揚雄〈羽獵賦〉:「萃從沇溶,淋離廓落。」

注音: ㄧㄢ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沇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