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草花蛇 - 教育百科
ˇ
ˊ
  • 漢語拼音 cǎo huā shé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ǎo huā shé
解釋:
動物名。黃頷蛇科。擅泳,捕魚為食,為臺灣最常見的蛇類。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草花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草花蛇
英文名: Xenochrophis piscator
描述:
草花蛇是一種中型的蛇類,最大全長可達120公分,在其頭部背面有一細的V字型斑紋,眼睛正下方和眼後方各有一條細的黑色斑紋平行的斜向後下方。草花蛇的身體呈淺棕色,有許多黑色斑塊和黃色細點散雜其間。草花蛇是以卵生方式生殖的蛇類,在春秋兩季交配後,可於春末至夏季間產卵,產卵數因雌性的個體大小差異而有很大的變化,少則8枚,多可達113枚,但多在30枚以上。仔蛇在約2個半月的孵化期過後出生,仔蛇全長約19公分。
分布:
過去,草花蛇廣泛分布於臺灣本島1000公尺以下低海拔地區,但目前數量已大幅減少,臺灣地區僅在離島金門仍有較多的數量。本種在世界的分布甚廣,從中國南部地區、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到東南亞各國都有紀錄。
作者: 王緒昂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Xenochrophis piscator (Schneider, 1799)
形態:
中型蛇。眼下及眼後各有1條黑色細紋延伸至上唇及嘴角方向,體色為橄欖褐色,其上並雜有許多不規則的黑色斑紋;背鱗列數為19列。
分布:
台灣、中國大陸南部、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東南亞。
生態習性:
棲息於全台低海拔地區鄰近水域的農墾地與草生地,喜食蛙類,原本是田野間極為常見的蛇類,近年數量急劇減少。日行性,卵生,每窩可產卵30餘枚。
目:
有鱗目(Class Squmata)
亞目:
蛇亞目 (Suborder Serpentes)
科:
黃頜蛇科(Family Colubr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草花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