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浴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ˇㄗㄠˇㄖㄨˊ:「ㄇㄨˋㄩˋ」、「ㄌㄧㄣˊㄩˋ」。
  2. ㄒㄧˇㄗㄠˇㄩㄥˋ˙ㄉㄜㄖㄨˊ:「ㄩˋㄐㄧㄣ」、「ㄩˋㄕˋ」、「ㄩˋㄔˊ」、「ㄩˋㄆㄣˊ」、「ㄩˋㄇㄠˋ」。
  3. ㄔㄣˊㄐㄧㄣˋㄖㄨˊ:「ㄩㄥˇㄩˋㄞˋㄏㄜˊ」。
  4. ㄩˋㄒㄧㄝˇㄧㄣㄕㄡˋㄕㄤㄦˊㄔㄨㄒㄧㄝˇㄏㄣˇㄉㄨㄛㄒㄧㄥˊㄖㄨㄥˊㄓㄢˋㄎㄨㄤˋㄐㄧㄌㄧㄝˋㄖㄨˊ:「ㄙㄢㄐㄩㄣㄩˋㄒㄧㄝˇㄗㄨㄛˋㄓㄢˋㄓㄨㄥㄩˊㄏㄨㄛˋㄉㄜˊㄗㄨㄟˋㄏㄡˋ˙ㄉㄜㄕㄥˋㄌ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浴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洗澡。
    【例】沐浴、淋浴
  2. 浸染、浸泡。
    【例】浴血、永浴愛河
  3. 洗澡用的。
    【例】浴室、浴池、浴巾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洗澡。如:「沐浴」。《論語.先進》:「浴乎沂,風乎舞雩。」
2.洗滌。如:「浴佛」。《禮記.檀弓上》:「圉人浴馬,有流矢在白肉。」
3.浸染、浸泡。如:「浴血」、「永浴愛河」。《紅樓夢》第二六回:「剛到了沁芳橋,只見各色水禽都在池中浴水。」
[形]
洗澡用的。如:「浴室」、「浴池」、「浴巾」。
[名]
姓。如明代有浴沂。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i̍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io̍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洗身、洗澡。《說文解字.水部》:「浴,洒身也。」《論語.先進》:「浴乎沂,風乎舞雩。」《禮記.檀弓上》:「圉人浴馬,有流矢在白肉。」《後漢書.卷七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陶謙》:「每浴佛,輒多設飲飯,布席於路。」《西遊記》第四四回:「不論君臣黎庶,大小人家,家家沐浴焚香,戶戶拜天求雨。」

2. 浸泡。如:「浴血」、「永浴愛河」。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二.語資》:「敬業知無避,遂屠馬腹,伏其中,火過,浴血而立。」《紅樓夢》第二六回:「剛到了沁芳橋,只見各色水禽都在池中浴水。」

3. 涵養、浸染。《禮記.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陳言而伏,靜而正之,上弗知也。」

4. 姓。如明代有浴沂。見《萬姓統譜》。

注音: ㄩ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浴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