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淩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íng
解釋:
  1. 通「凌」。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íng
解釋:
[動]
1.乘。通「凌」。《楚辭.屈原.九章.哀郢》:「淩陽侯之汎濫兮,忽翱翔之焉薄。」漢.王逸.注:「淩,乘也。」
2.跨越。通「凌」。漢.蔡邕〈述行賦〉:「登長坂以淩高兮,陟蔥山之嶢陘。」
3.侵逼、欺侮。通「凌」。《管子.權修》:「上下淩節,而求百姓之尊主政令,不可得也。」《史記.卷一二四.游俠傳.序》:「豪暴侵淩孤弱,恣欲自快,游俠亦醜之。」
[名]
姓。如三國時吳國有淩統。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