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淮河:發源於大陸地區河南省南部桐柏山的河川。主流全長約九百公里,流經河南、安徽、江蘇三省出海。常作為大陸地區南北氣候、人文與地理的分界。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淮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uái |
解釋:
參見「淮河」條。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淮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淮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水名。段注本《說文解字.水部》:「淮,淮水。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東南入海。」《周禮.冬官考工記.三十工總敘》:「橘踰淮而北為枳。」《左傳.哀公九年》:「秋,吳城邗,溝通江淮。」 2. 指兩淮之地。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 |
|
注音: | ㄏㄨㄞˊ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淮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