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共有財資源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mmon Property Resourcess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共有財資源就是資源的財產權無法屬於某一個人或機關單位,而視為社區內所有人共同擁有,這個社區的大小可以小至一個部落或村莊,大至一個國家或全球,此共有資源的使用與管理方法由社區內所有人決定,共同分配其利益。常見的共有財資源有森林、油田、魚、野禽、空氣和水等。
  共有財資源數量有限,但有權使用者人數眾多,若所有共有者無法建立有效率的共有財資源管理制度,則每位共有者基於「先到先贏」,常使得共有財資源過度開發,資源使用無效率。以捕魚為例,由於每一個共有者都可以自由進出,無排他性,因此每一個人都會過度捕魚,造成魚群數目減少,降低了單位投入的魚產量,但漁民仍會繼續捕魚,直到捕魚的平均收益等於平均成本,也就是個人利潤等於零為止,同時全漁民的總利潤亦為零。因此,一般而言在財產權的制度中,以私有財產權的效率最高(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其次是共有財資源,最無效率的是無財產權者。
  由於,共有財的財產權制度不完整,造成所有人皆會過度開發使用,例如油田、魚群,其最終命運常是資源枯竭,這就是所謂的「共有財悲歌」(the tragedy of commnons)。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共有財資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